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青少年在虚拟空间里找友谊?心理老师为中学生社交困扰支招

“10年前,还有学生因为‘谁喜欢我,或者不喜欢我’走进咨询室,现在越来越少了,同学间的亲密关系似乎在慢慢淡化,一些孩子更愿意待在手机屏幕背后的‘舒适圈’。”从2005年心理学毕业后在我市多所公立中学担任心理老师已有20年的李苗苗回忆。面对学业压力和同辈间的激烈竞争,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二代的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在虚拟空间里寻找“友谊”,其背后潜藏的问题中,就包括人际交往。

案例分享

家人聚餐孩子自顾自玩游戏

去年春节,高女士带着读初一的孩子去参加家庭聚餐,席上还有远从国外赶回、多年不见的孩子的表兄妹,年龄都差不多,小时候常玩在一起。“可现在一见面最多打个招呼,然后自顾自吃完,就开始掏出手机打游戏,”高女士很无奈,“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结果孩子面对面零交流,真的是我们out了吗?现在流行‘游戏社交’?”

究竟是什么让青少年更愿意埋头进手机里?对于中学生小林来说,繁杂的学业过后,点开手机里的AI软件,可以构建起自己所想的模样,她在作文里这样描述 AI:“它睿智博学,1秒可解出数学试卷最后一道大题;它积极向上,用充满活力的语言纾解我对现实的不满。”在小林的作文中可以读到,尽管她知道AI是数据堆砌的虚拟人物,但带给她的快乐却是真实的。

“现实生活中的交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矛盾、误解与不满,而一旦在现实中碰了壁,有些青少年就会退回到自己的 ‘壳’里。因为藏在屏幕背后可以更自如地表达,拥有更好的自我掌握感。”李苗苗告诉记者,曾接受心理咨询的一个学生因为与朋友起了冲突,渐渐和同学疏远,到后来不愿意来学校。其实他害怕一个人,却又想一个人待着,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最后只能休学在家。而一旦校园内的情感链接断裂,重新回到校园会再次受挫,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无独有偶,同为中学心理老师的林平提到一个女生,她在接受心理辅导时属于 “内向被动接触式配合”,也就是只会被动回答提问,而在和林平老师的微信聊天里,她又变得很活跃,会主动提出话题, “其实她的内心是渴望交流的,但真实的人际交往免不了受挫,让她感觉紧张,不敢展现真实的自我,转而依赖网络。”

专家建议

运动场也可以是社交练习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那些写完作业后呼朋唤友,在大院里撒欢的小小身影早已远去,一幢幢高楼隔离的不只是居住空间,还拉长了少年们之间的社交距离。为此,李苗苗鼓励学生,跑出去,去运动场上,参加学校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健美操等,最好是团体运动,“让运动场成为重要的社交练习场,既能锻炼体能,培养韧性,又可以练习社交的重要一课——学习如何与人竞争和合作。”同时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日常给予支持与正向反馈,让孩子有真实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掌控感。

“孩子们需要情感支持,同学间的友谊、青春期的萌动与无意识地靠近异性,都是成长路上的一部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老师陈丽哲说,缺乏情感支持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甚至抑郁。她认为,学校应该开展情绪识别、表达和管理的课程,以及社交技巧、社交能力培养的课程,不只是教授学生适合的社交、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无所顾虑地玩在一起、贴近彼此。

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初中三年会开设不同的心理课程和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记者了解到,初一学生的心理课程主打“如何欣赏到异性的优点”;初二课程则倾向于“了解两性发展心理”,在课程中心理老师会引入情景角色,一步步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和同学相处;初三课程以缓解学业压力为主,同时鼓励学生日常遇到心理困扰,可以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作为一名专业心理老师,林平分析,一般来说,大多数青少年在初一阶段尚处在异性疏远期,对异性产生好奇但又怕被别人议论或嘲笑,因而出现“心有相吸,但行又相远”的疏远异性的情况;初二开始进入异性接近期,随着生理机能的进一步发展、生活阅历的增加,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出现变化,开始喜欢与异性相处,希望成为在异性眼里有魅力的人。

“青春萌动本身是很美好的,不管家长还是学校老师,要学会接纳与正确引导,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林平说,孩子在与人相处中,可以学习在乎别人的感受,学习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其实这也是自我探索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通过书本学习、实践体验,可以尽情地探索外部世界,同时也要向内照见自己,认识与悦纳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趟人生旅程的美好。”

记者:金 叶

编辑:瞿含张

二审:曾云毕

三审:林 慎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辽宁之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妈妈领着一个男孩坐地铁,刚上车,小男孩就穿越人群,占了个座位。但是,他却迟迟不坐,直到爸爸牵着妈妈过来,他才示意妈妈坐下。妈妈笑着摇摇头,说:“只有一个位置,你坐就好了。”没想到,3岁的小男孩却说:“我是男孩不用坐,妈[全文]
    2025-04-03 05:12
  • “10年前,还有学生因为‘谁喜欢我,或者不喜欢我’走进咨询室,现在越来越少了,同学间的亲密关系似乎在慢慢淡化,一些孩子更愿意待在手机屏幕背后的‘舒适圈’。”从2005年心理学毕业后在我市多所公立中学担任心理老师已有20年的李苗苗回忆。面对学[全文]
    2025-03-22 06:55
  • 作者:主创团·筱恬孩子被欺负时两位妈妈的做法截然不同孩子在学校被同学语言霸凌,大人会怎么办?面对同样的情况,网上有两位妈妈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四川的一位妈妈,女儿告诉她自己被班上同学恶意起外号,她始终没当回事。直到最后女儿沉迷网络、不愿去[全文]
    2024-12-24 04:26
  • 2025年,学历的贬值和就业的严峻达到了又一个峰值,往年的毕业生还在尝试“曲线救国”——先考研究生才去考虑就业的问题,而现在的大学生们早就看清了一个现实:高质量就业才是真正的上岸。于是乎,在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的前提下,考研的人数锐减,而考公[全文]
    2024-12-10 03:59
  • 本报讯(记者 代丽丽)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发布通知,推出一系列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通知提出,要延续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合并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企业招用毕业年[全文]
    2024-12-10 02:24
  •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往往更容易产生叛逆的情绪,甚至有的时候会有幼稚的方式去惩罚在意他们的人,比喻故意交白卷,让家长生气等等,殊不知,这种行为只能伤害爱你的人。有不少独生子女,即便没有公主命,也被家长娇惯出了公主命,从小受不得任何委屈[全文]
    2024-12-02 03:49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辽宁之声 liaon.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